新华社广州5月31日电 题:“梦里水乡”重回南粤
新华社记者车晓蕙、周颖
临近端午,望着家门口河水变清、白鹭飞回的猎德涌,从小跟着父辈下河“扒龙舟”的李伟时感到自己的“龙舟梦”又回来了。
35岁的李伟时是广州市天河区猎德村土生土长的居民。城市化进程中,猎德村从地处城郊的偏僻农村变为广州最繁华的都市中心,李伟时也目睹了这条河涌“由清变浊”,再“由浊转清”的沧桑巨变。
过去三十年间,猎德涌两岸平地起高楼。经济快速发展、人口急剧增加,这条全长5.1公里的内河涌却淤泥沉积、河水黑臭,曾经喜爱亲水戏水的居民绕河而行。
“别提下河摸鱼,更别提赛龙舟了。”李伟时说,因为河水太脏,有着上千年传统的端午赛龙舟习俗曾一度中断。
如何还老百姓清清河流、如何让水环境质量与广州一线城市地位匹配?2016年,一场针对黑臭水体的攻坚战在广州打响:控源截污、雨污分流、生态修复……一系列从源头做起、精准治污的措施层层落实到位。
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天河分局局长庄雄介绍,这几年猎德涌全面落实河长制,将流域划分为281个网格,以网格为单元,推进控源截污,通过源头治理、系统治理、综合治理实现水生态功能系统修复。
通过水务、环保等多部门努力,猎德涌流域新改扩建污水管网122公里、雨水管网23公里,消除错接漏接管网1286处,让雨污分流,让污水得到更有效收集。
猎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策是猎德街的一名片级河长,“我们把流域划分成一个一个排水单元,一个小区就是一个单元。猎德街辖内一共有104个排水单元,都统一设置了工作规范。如果雨水篦子里不是雨水,而是污水垃圾,被发现之后管理单位要承担相应责任。”周策说,一个一个抓达标,以“绣花”功夫提升治水管理水平。
经过几年攻坚,猎德涌成功消除黑臭,水质持续改善。到今年一季度,猎德涌已从过去的劣V类提高到Ⅲ类水质标准。
端午前,记者来到珠江新城的猎德涌河段,只见两岸绿树环绕,河水清澈,岸边的老祠堂典雅古朴,河涌上空不时掠过几只水鸟,引得游人驻足拍照,处处是“城市里的乡愁”景象。
在广东省域内经历了猎德涌这样“蝶变”的河道不止一条。广东省河流众多,水系河网发达,改革开放后伴随城市化、工业化进程,环境欠账增多,水污染严重,不少河流变黑变臭,备受百姓诟病。
近年来,广东省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治水工作,许多被污染的河流重新恢复生机,“水清岸绿”的岭南水乡正逐渐回到百姓身边。
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数据,“十三五”以来,广东省经济总量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,大江大河水质持续保持良好,茅洲河、练江等重污染河流水质明显改善,入海河流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已全面消除劣V类。
全长96公里的淡水河是一条流经深圳惠州两市的跨界河,由于所经区域工业企业众多、城市化进程飞速,治污能力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,河水污染严重,一度达到劣V类。
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惠阳分局副局长刘胜强说,为了彻底整治好淡水河,当地政府制定了三年攻坚行动计划,投入44亿元用于治污工程建设。从2018年至今,淡水河流域新建管网474公里,新增污水收集处理量约20万吨/日,均比此前翻了一番。经过几年坚持不懈地努力,如今区域内淡水河16条支流水质已全部达标。属于国考范畴的紫溪断面水质也已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。
生态文明理念和环保治理也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。淡水河流域内一家做线路板加工制造的大型企业,由于缺乏环保管理设施与技术,曾多次因超标排污被立案处罚。在治水过程中,当地政府组织专家多次前往企业帮助查找原因,指导整改,最终企业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治污设施升级改造,由问题企业变成流域内的环保“标兵”。 【编辑:苏亦瑜】